中国园林网12月31日消息:12月19日,边临镇贾庄村农民贾新海一家喜迁新居,从平房搬进了新建的边镇社区楼房。除了家具、家电等日用品外,贾新海还将老院中的一棵柿子树“搬”到了社区的绿化带内。 “这棵柿子树是我前几年从外地移植来的,结的柿子又大又甜,全家都爱吃,舍不得丢掉,就把它带进了社区。 ”贾新海笑着说。
在该村,带“宠树”进社区的居民还有很多。社区党支部书记贾学起说,农民在原村居生活时,院中大多栽有一两种树木,除了常见的枣树、杏树、石榴树外,还有古槐、皂荚等观赏或药用树木。天长日久,村民对树木都有了感情。搬进社区高楼后,没有了院子,但村民舍不得伐掉树木,留在原地又影响复垦。为此,社区开辟出绿化带,鼓励村民将树移栽到里面。
农民进社区,提高了生活水平;“宠树”进社区,改善了生长条件。相关部门还特意安排人员对这些树木实行统一管理,定期浇水、施肥、防虫、修剪,既美化了社区环境,也增强了人们的护绿意识。
丁庄乡薛庄社区南部有一片枣树林,各类枣树达数十棵。社区管理人员介绍说,为达到绿化、美化效果,避免居民在新建的社区内乱栽滥占,社区规定,农户移栽树木前,要向社区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,说明树木的品种、树龄、树干直径、植株高低等情况,由社区统一规划,将同类树木栽种在一起,便于管理。树木移栽到社区后,原户主享有所有权、养护权、受益权。如因树木过大等原因,户主无能力移栽,社区可出资帮助移栽,“三权”共享。如果户主舍弃不愿移栽,可上报社区管理委员会,由社区负责移栽,户主不享有“三权”。
农民移栽树木进社区,不仅满足了群众意愿,还降低了绿化成本。“一棵五六年的普通果树,如果从市场上购买,加上运费、移栽费,成本要100元以上。若是稀有品种,至少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棵。鼓励居民带树进社区,则可以实现‘无本’绿化,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。 ”该县县委副书记王林说。
据了解,今年该县开工建设新型社区24个,建设高层安置楼128栋、二层别墅1031套,总面积140万平方米。目前,已搬迁入住11000户,拆除房屋11280处,复垦土地3800亩,移栽院落树木13000余株,“无本”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。
推荐阅读:
(来源:德州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