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特色
一处舒适的亲民胜地
今年6月份,塔山公园一期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,改造后的塔山公园彻底解决了原来道路闭塞、设施陈旧、景观绿化单一等问题,打造成了一处面积约18.6万平方米、集游览观景、运动健身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亲民胜地。塔山公园共开设有南门、东门、北门三个入口,极大地方便了周围市民出入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公园可服务周边近10万居民。
塔山公园分为古塔山景区、儿童乐园区、健康休闲区、森林野趣区、果林踏青区、疏林草坪区6个分区。其中,儿童乐园区五颜六色的滑梯、精巧的秋千等深受小朋友的喜爱;健康休闲区最大的特点是宽敞整洁,四周设有路灯,社区居民夜间也可在此组织文艺活动。
塔山公园依山势而建,保留了绝大多数的绿色植物,整个公园看起来郁郁葱葱,层次分明,错落有致,如同置身于一处天然氧吧。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推崇回归自然的绿化设计,全力营造生态、绿色的休闲花园,是此次公园改造的一大特色。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同时,增植各类观赏植物约1.2万株,林下增加各类宿根花卉及地被植物4.1万平方米,植物品种由原来的24种增加至115种,累计新增改造绿地约5.7万平方米,形成多样性植物群落,做到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。
项目故事
项目围着市民要求“转”
“居民是公园真正的主人,公园怎么建,居民最有发言权。”参观当天,李志超告诉记者,从改造之初的规划设计,到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施工乃至后期的返工调整,倾听居民心声始终是公园建设的第一要求。
坐落在塔山公园中心的小广场,是周边居民休闲的重要去处。改造之前,工程指挥部向居民征求意见,大伙提出,广场周边荒草丛生,春夏蚊虫成团,秋冬石凳冰冷,且面积狭小,条件简陋,能不能改善一下。最终,指挥部工作人员在充分尊重居民意见的基础上,敲定了施工方案。
一期工程完工后,居民们欣喜地发现,寒酸的小场地变身成了两个大广场,不仅增设了健身器材,还新建了功能完备的儿童乐园区。昔日冰凉的石凳也被硕大的木质树池所取代,人们围树而做,温暖舒适。
在塔山公园儿童乐园区至休闲平台之间,有一条近百米长的林间小道,全用草皮铺设,老人、孩子走在上面通畅、惬意。然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是一条经过二次返工的路段。
去年七八月份,他们对该路段进行改造,首次施工采用石子铺路方案。由于地方狭小,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,工人们全部手动施工,将一块块鹅卵石嵌入蜿蜒的路面,费时费力。但是完工后不久,有晨练市民提出,甬路靠近儿童、老人活动区,路面凹凸不平,孩子跑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摔倒,老人走起来也会很不舒服。
“返工的成本固然高,但一定要考虑居民们的心声。”李志超说,经过多方征求意见,他们决定将鹅卵石路面全部打掉,工人们冒着蒸腾的暑气重新铺设草皮,市民们为此感动不已。
遍观塔山公园山坡上下,新、老苗木穿插搭配,或红中点绿,或黄中带蓝,煞是美观。“周边常住居民常来山上散步,要求保留那些看惯了的刺槐、黑松、麻栎等既有植物,也有一些居民希望增加些新品种,对于这些意见我们都认真听取。”市园林局工程科负责人介绍说,经过多方论证,他们充分保留了原有植物资源,同时新增加了观赏植物和特色苗木如乌桕、朴树、银杏、黄栌等,极大地丰富了绿色功能空间,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审美需要。
市民感言
郑天爽:
市民健身解闷的好去处
“如果夏天来,这里就更热闹了。”家住环翠楼街道杏花村社区的居民郑天爽说,以前的塔山公园像座荒山,春夏季节,尚有些绿色,秋冬季只剩光秃秃的树干,比较萧条。“现在好了,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、四季常青,还配有功能健全的健身器材、方便行走的台阶,就连厕所都建得别有特色。”郑天爽对改造后的公园十分满意。
如今,除了晨练,郑天爽还经常约上朋友三五人,到塔山公园下棋、散步,吹拉弹唱。“真是为咱宜居城市又添了一道风景线,咱居民又多了一个健身解闷的好去处!”郑天爽说。
夏振红:
人性化设计更便民
“这是我第一次来塔山公园,走了一圈,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设计太人性化了。”家住竹岛街道福海小区的夏振红对塔山公园赞不绝口。
第一处让夏振红念念不忘的是“太阳能杀虫灯”。夏振红说,这个广场设计多周到啊,夏天,周围居民来这个广场跳舞就不用担心被蚊子咬了。
夏振红说,“公园不仅美,而且注重生态化和人性化,人文休闲的特色跟咱威海宜居城市的特点一脉相承,以后外地朋友来了,也带他们来感受一下。”
推荐阅读:
(来源:威海新闻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