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立足于“有”到立足于“优”打造生态绿色产业
垦利东部滨海有30余万亩的荒碱滩涂,论证能上什么项目曾经一波三折。有投资10多亿元的几个盐化工项目找上门来,但有关部门考察得知这些盐化工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污染,断然拒之门外。最终,市里在此斥资17亿元,兴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。
在河口区新户镇的临海滩涂,一座座高大的风电塔矗立在碧波荡漾的海上,蔚为壮观。据介绍,河口风电厂目前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,成为我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厂。在东营,高水平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新能源汽车是重点发展领域。去年,联合国工发组织命名东营市为“清洁技术与新能源产品国际示范城市”。
东营立市之初工业项目奇缺,只要是“拉”来的项目不分青红皂白都能落地,因而,围绕石油资源,中心城区周围曾经有近百家化工企业,排出的气、味令居民苦不堪言。确立了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后,东营市决定把所有化工企业迁出中心城区,截至9月底,计划搬迁(转产、关停)的31家工业企业中,已有17家基本完成任务,11家正在实施搬迁,3家企业年底前实施关停。
从当初的立足于“有”到现在的“立足于优”,东营不断提高项目落地门槛,凡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,投资再大、挣钱再多坚决不要,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发展立市模式到生态绿色产业立市的质的转变。市长申长友说: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,是当今人类社会应该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,代表着世界发展的潮流。对东营来讲,建设生态文明,既是必由之路,也是优势所在!”
好风凭借力,兴市靠生机。如今,东营市恰逢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最大机遇、最大平台,迈出了生态优先、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总目标的坚实一步,大项目、好项目纷至沓来。今年以来全市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42个,比去年多92个,总投资2446.2亿元,其中今年投资1160.2亿元,是去年的1.4倍;产业发展方面,实施了总投资700亿元的51个重大项目,包括投资123亿元的科瑞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项目、投资180亿元的东营联合石化2×500万吨石化项目等;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山东沃飞裸眼3D电视、科岭增程式电动车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,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2%,居全省第5位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02.8亿元,同比增长12.1%,增幅居全省第3位;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,增长23.3%,增幅居全省第3位;工业销售收入总量7502.8亿元,居全省第4位,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;进出口总值92.6亿美元,增长25.3%,增幅居全省第2位,其中出口37.38亿美元,增长16.9%,增幅居全省第1位;地方财政收入116.7亿元,增长20.8%,增幅居全省第3位。
从石油城到生态城 打造秀美宜居幸福城
“社会发展到今天,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好,以基础设施齐全为‘酒旗风’的招商引资引智招牌已成过去时,现在大家比的是生态、是环境,谁的生态环境更自然、更宜居、更优良,谁将成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航者。”姜杰明确提出:东营发展的前提是生态,发展的路径是生态,发展的目标还是生态,这个目标就是打造秀美宜居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。
东营城因石油而生,是有名的石油城。曾几何时一切围绕石油转,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人聚居,很少考虑生态对于他们的意义。有一年,山东电视台举行林业知识大赛,其中一道抢答题是:山东没有树的城市是哪里?答案是:东营。因为城区海拔只有4.5米,盐碱很重,从他乡运来的好土种下的树,两三年就被泛上来的盐碱给碱死了。水,成为东营立市最重要的资源。
今年以来,东营市开始实施决定未来城市走向的大型水利工程——金湖银河生态工程。将黄河水由北向南自流引入城区,在“金湖”即西湖、东湖、中央湖等湖区沉淀后,形成总面积28.87公方公里的水面,经“银河”即银河、永胜河和东八路湿地三条河流进入城区核心区。“银河”全长38公里、总面积10平方公里,基本宽度260米,河湖交汇处900—1600米,全线达到行船要求,形成连接垦利和中心城区的生态廊道和休闲旅游廊道。金湖银河生态工程使整个东营城区形成了“一环九横十纵”的骨干水系框架,水系全长91.5公里,宽度100—300米,使城区的水全部变成活水。工程建成后,东营城区的水陆比将达到3:7,每一条主干道都跟伴着一条河道;而且,与南方城市比河道宽而阔,与北方城市比水系多而密,呈现东营“城在水中、水在城中”的城市印象,全面展现河湖相连、城水相依、水绿交融、鱼鸟共生的优美环境,充分展示东营的自然之美、绿色之美、生态之美。“工程竣工之日,就是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初成之时!”黄河水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新军满怀信心地说。
四时花草香笔墨,一色水天清心脾。东营,这座黄河与大海相约的城市,正演奏着古老与现代、传统与创新、发展与保护、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。他们争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实践,是一条古老大河的新生命,是一座崛起城市的新灵魂,是一部国家战略的新解读。
推荐阅读:
(来源:大众日报)